经济大省密集部署投资、消费!有这些“新”亮点
9月5日,在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幕式上,35个重大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达2009.7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18个,总投资798亿元,涵盖了新医药和生命健康、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链领域。
中央多次点名“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近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北等经济大省密集部署稳投资、促消费、扩内需,一大批重点项目密集落地。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除了传统的基建投资,数字新基建、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新经济、新业态备受青睐,在稳增长的同时,对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动能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地发力稳投资
今年以来,各经济大省相继出台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若干措施,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在广东,今年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570个,总投资7.6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00亿元。根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最新数据,上半年,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84亿元,完成进度56.5%。
在河南,今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共1794个,总投资约4.8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1.3万亿元。为抢抓国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窗口期,近期,河南省又梳理出597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4.22万亿元。其中,今年9月份拟新开工项目79个、总投资1357亿元。
江苏、四川等均明确表示要在三、四季度及时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其中,江苏指出要确保省重大项目计划新开工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四川也表示要让今年计划开工的交通水利等项目力争9月底前开工。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认为,重大项目成为拉动关联项目投资和发展的动力,有利于通过整合区域要素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增强经济活力,扩大市场信心,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转型,确保稳投资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除了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新经济新业态也成为投资的重点领域。今年1至7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5%,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1.5%,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1至7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数字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持续成为投资发力重点。
在刚刚闭幕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25个“上海人工智能代表性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近150亿元。目前上海人工智能形成了从核心芯片、算法平台、智能终端产品到行业应用的强韧产业链,产业规模从2018年1340亿元增长到2021年3056亿元。
9月2日,湖北省大冶市举行的招商引资8月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总投资102.35亿元的15个项目集中签约。此次签约的15个项目,涉及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同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2022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上,77个项目签约,总合作金额超660亿元。其中高端精密轴产业园单个项目签约额高达220亿元,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税收60亿元。220亿元的智能化投资撬动千亿级营收,先进制造业对发展能级的提升可见一斑。
此外,各地通过向社会资本提供重点项目清单等多种方式开展投融资合作对接。例如,广东省向社会资本提供319个重点项目规划计划和投资线索,77个项目已引入社会资本,143个项目已引入金融机构资金,资金规模达2400亿元。福建省组织收集447个、2641亿元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北京向金融机构集中推介市区两级77个有融资需求的项目,其中已有17个重点项目与银行签约并获得放款,合同金额达303亿元。
激发消费潜力
除了稳投资,激发消费活力也是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近日,多地密集出台新一轮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多数提到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加快恢复,涉及汽车、家电、住房等。
大宗消费在当前备受关注和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具有消费占比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特点,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不仅对提振消费至关重要,对于稳定和扩大就业同样作用突出。
广东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加大力度持续促进消费若干措施》出台了16条措施,从拓展文化旅游消费、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持续优化汽车消费环境、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继续做好消费券发放工作这五个方面着手,意在进一步释放广东省居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
湖北省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稳住经济增长的若干措施》,提出18条具体措施发力稳增长,其中包括采取发放购车补贴、汽车消费券、加油券以及加大家电促消费力度等措施,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此外,多个省份提到“新消费”。比如,浙江省明确,将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传统消费升级、新兴消费扩容。河南省强调,要扩大线上消费新增效应,并将在下半年谋划举行“2022中原国际车展消费季系列活动”。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指出,有效需求不足是影响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地多部门正将有效扩内需作为稳经济的重中之重。坚持扩大内需,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既有助于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也有助于应对外部风险、增进民生福祉。
随着政策端发力,疫情影响减弱,后期消费动能将有所增强,但鉴于居民对收入预期存在不确定性以及消费本身是经济活动中的慢变量,其回升幅度或有限。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第一财经,促消费不仅仅是发消费券或各种购物补贴,更为关键的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和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收入和信心的提高,就业很关键,这是消费的基础。因此,要把稳市场主体放在核心位置,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从而提振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消费的信心,这是促进消费的关键。
高瑞东认为,促消费方面,短期内需采取针对性的促消费政策,促进大宗等重点消费加快恢复。中长期来看,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消费升级需要,挖掘绿色消费、农村消费空间。
9月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李飞表示,将进一步促进汽车、家电、家居等重点领域消费,加大针对性纾困帮扶力度,支持餐饮、住宿等行业恢复发展,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持续办好消费促进活动,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大力推动农村消费。